首页

吐奶美脚论坛

时间:2025-05-30 07:32:06 作者:文化中国行丨传统佳节邂逅国潮风 激发“端午经济”新活力 浏览量:12672

  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近期,随着端午假期临近,民俗体验游热度攀升,国潮风引领文化消费新风尚。赛龙舟、包粽子、挂艾草、赏古乐……各地文旅场景不断推陈出新,热气腾腾的“端午经济”成为消费活力升级的缩影。

  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。如今,端午习俗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生命力,点燃了民众的消费热情。据旅行平台数据显示,与去年相比,端午民俗体验游的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%,文博游、非遗游、古镇游成为游客出行首选。

  以传统佳节为契机,多地因地制宜,深挖本地传统文化底蕴,推出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,文化游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热点。

  河面上,锣鼓声、击水声不绝于耳;在岸边,加油声、呐喊声此起彼伏……近几年,蕴含传统文化又凸显竞技魅力的赛龙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。端午节前后,各地龙舟大赛接连开桨,越来越多人希望前去“打卡”,体验“百舸争先”的乐趣。

  广东佛山“叠滘赛龙舟”是不少游客最期待的端午节活动之一。据旅行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端午假期,佛山整体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67%,酒店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45%,机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10%,屈原故里湖南汨罗旅游预订订单量也同比去年增长85%。以节为“媒”,各地将“龙舟经济”与旅游业相结合,进一步推动龙舟文化的传承,打造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新名片。

  “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”,端午节正是人们“味蕾寻鲜”的好时机。粽子消费市场近日热闹非凡,青稞粽、海鲜粽、红烧五花肉粽、紫糯栗蓉粽……口味升级、跨界“上新”,不仅折射出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,也承载着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珍视和幸福滋味的追求。

  今年的“国潮”味远不止有粽香。购物平台上,南瓜、荷花、元宝等小巧玲珑的各式香囊琳琅满目,艾草搭配黄金球、祈福卡片制成的艾草花束令人眼前一亮。传统工艺品也与现代时尚交融,打造出独特的“国潮端午”氛围。

  非遗市集也是端午假期的好去处。今年端午节恰逢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,亲子出游比例大幅攀升,端午非遗体验成为家庭旅行的热门之选。包粽子、做香囊、学古画,观看精彩非遗演出,聆听古韵音乐会,穿着汉服沉浸式游览古镇……多彩活动汇集成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市集、游园会,召集游客端午“拾趣”。

  端午假期,入境游热度继续攀升,来中国体验民俗文化被许多海外游客列入旅游清单,国潮文创、非遗体验备受关注和喜爱。随着“即买即退”与入境免签、入境便利化支付等方面的政策叠加,今年端午假期入境游酒店搜索热度超一倍,再次凸显“China Travel”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。

  近年来,“文化大餐”日益丰盛,国潮消费持续火热。“传统民俗正在成为游客旅程中的亮丽风景线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,文旅融合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文化体验新场景,“诗与远方”越来越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以端午节为契机,多地将传统民俗有机融入公园、美术馆、古镇等新空间,传统文化、国风古韵被重新激活、演绎,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同时,也将有效推动“端午经济”释放消费活力。(人民网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加拿大作家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·门罗辞世

江热村是纯农业村,但每家每户也都会有几头羊或者几头牛,平常村民们都以农活为主,牲畜们反而成为了甜蜜的“负担”。为了解决农忙时无法顾及牲畜的情况,江热村的巴桑成为了全村的“牧民”,家家户户的牛羊都由巴桑来统一“管理”,巴桑家的农活也都由江热村全村的村民承担。每到春耕或者秋收时,全村村民都第一个集体帮助巴桑春播和秋收。正是有这种最质朴的相互帮助,江热村才会收获一年的快乐与富足。

全国越野挑战赛在山西河津激情上演 百余名选手竞速争锋

五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山区,茶文化历史悠久,是“中国名茶之乡”,也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茶源地。截至2023年底,五峰全县8个乡镇75个村产茶,拥有茶园22万亩、老茶园4万亩,实现茶叶产值12.19亿元。

(第七届进博会)跨国企业本土化发展结硕果

从常住人口总量规模来看,广东省以1.27亿人的规模稳居榜首,远超其他省份。《202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23年末,广东省常住人口12706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49万人,其中,全年出生人口103万人,出生率达8.12‰。南方都市报称,广东连续四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,连续六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,连续十七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。
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

阿斯塔纳2月20日电 据哈萨克斯坦总统府网站当地时间19日消息,哈总统托卡耶夫当日会见到访的乌兹别克斯坦外长赛义多夫。

17岁中专生被疯抢,企业究竟看重什么?

中非命运与共,友谊跨越时空。中国援外医疗队从1963年就走进非洲并驻守至今;中国空间站在去年展出了非洲青少年画作,助力“非洲梦想上太空”;中国还在非洲设立多个文化中心促进人文交流;中非青年大联欢、媒体、智库交流等活动精彩纷呈,心连心的中非友好故事生动诠释着风雨同舟、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